|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推动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 ||||
| ||||
| ||||
新时代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社会治安环境来保障,高质量的社会治安环境需要高质量的公安工作和高质量的公安队伍作支撑。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固有的习惯思维,推动警务机制、勤务模式、管理体制进行深刻变革。 坚持整体安全观念,健全高质量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动态风险控制力。一是全面管控面上风险。将工作往前端延伸,积极推动政府大数据建设,健全覆盖网上网下“多行业、多系统、多层次”的情报收集体系,做强合成研判作战中心,狠抓“碎片化”信息的全面汇聚和深度研判,确保情报预警更加超前。二是精准盯控突出隐患。在全面排查涉稳和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和智慧警务建设,对各类隐患全面建库、动态评级并落实差别化的层级管控措施,确保各类风险全程可控。三是促发联动共同治理。以社会网格化治理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责任,促发联动各部门履职尽职。同时,统筹国保、治安、内保、反恐等公安内部的安防标准,逐家明确要害部位和应控阵地的安防要求和职责部门,避免多头治理,确保管控责任更加清晰。 坚持立足实战导向,创新高质量的现代警务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安核心竞争力。一是搭建实战化的警务运行架构。进一步调优顶层设计,在机关层面推动大警种建设、做强专业队,承担更多实战任务;在派出所层面深化“一镇一所、所队合一、三队三室”建设,做强基层战斗综合实体;在指挥决策上强势驱动“去机关化”,从传统的粗放式运作模式转变为大数据支撑下决策更加系统、指令更加明晰、反应更加高效的实战化勤务机制。二是健全现代化的合成侦查机制。突出“两个中心”的作用,在后端由合成侦查中心全面管理刑事案件、全面汇聚侦查资源,在前端每起案件明确主办侦查员,并树立“主办侦查员的研判需求不是请求而是指令”的理念,确保每起案件都有主办侦查员盯案,所有侦查资源都汇聚服务一线侦查民警。三是升级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在做强巡逻处警队、处突机动队、义务巡防队等人防力量的同时,全面建设应用勤务可视化管理系统,确保警力最大化投向街面。四是夯实信息化的源头基础工作。深化“数据在线”工作,强化各类数据资源的智能采集和深度融合共享,提升服务实战水平。强化重点警务室的可视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应用,真正把警务室建成基层基础工作的节点枢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高质量的管理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亲和力。一是优化行政管理。加强基层公安窗口功能的整合,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全窗口服务。深化“不见面审批、办证跑一次”改革,健全在线点对点咨询、网上预审批、制证快递通道,窗口单位明确专人受理在线业务,最大程度实现“线上一次说清、线下一次办结”,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服务经济发展。健全“手挽手”警企共建机制,从项目落地、企业入驻、建设运营等全程介入、主动服务,开展治安全要素“体检”,对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及时预警,确保不因治安问题影响企业健康成长,提升发展助推力。三是规范执法机制。搭建执法监督智能管理系统,完善执法责任和质量考评体系,健全执法指引和远程指导机制,构建“简单警情快速化处置、一般警情标准化处置、复杂警情专业化处置”的规范高效执法模式,提升执法公信力。四是保障关怀民生。依托服务信息告知平台,深入推进“全访评”工作,常态开展走帮服活动,努力通过“处置小警情、调解小纠纷、治理小隐患、办理小案件、解决小困难”等实际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警民和谐,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狠抓警力资源挖潜,建强高质量的廉洁职业警队,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动队伍建设、工会建设、青年建设、妇联建设,深化“红色细胞工程”,创建一批党建示范点,严格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特别是谈心谈话制度的落实,构建新时期基层党建和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确保思想更加忠诚。二是狠抓精细管理。完善党廉责任清单,健全警务质态“全监测”体系,做到挺纪在前、全面监测、动辄则咎、梯次问责,确保纪律更加严明。三是完善战训体系。制定岗位电子手册,健全能力标准体系,推进“青蓝结对”“引才引智”“全员轮训”“全警健身”等计划,建强实战训练基地和基层示范岗,健全常态化的技战术训练及轮训轮值机制,狠抓党建工作、警务实战、品牌创新、群众工作四大核心能力提升,确保素质更加过硬。四是优化警营生态,深化“美丽警营”建设,加强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和执法权益保障,优化民警职业生涯管理和辅警统一管理,并在政治和物质待遇上向一线和偏远地区倾斜,确保队伍更有活力。(海政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