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市公安局拓展社区警务工作 | ||||
| ||||
| ||||
6月21日上午,市公安局四甲派出所四甲村警务室“警民驿站”内坐满了人,社区民警张寒松在听辖区群众讲近期身边发生的治安事件和意见建议或求助,并不时作记录。最后他给大家通报了辖区多发案件情况,并就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养生保健骗局等进行了重点提醒。大家交流讨论,气氛热烈。这样的场景,在四甲村警务室每周都会出现一次。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该局拓展社区警务工作宽度、长度、高度和深度四维空间,形成“公安主导、企业协助、民力补充、人人参与”社区警务格局,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延伸宽度,突破多个“瓶颈” 61岁的陈老伯原是海门街道源东社区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2017年退休后,他就加入社区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中,继续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余热。像陈老伯这样的平安志愿者,海门市已有5万余名。由企业内部保卫力量、户长、楼长和离退休人员、家属志愿者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延伸了警务工作人员“宽度”,突破警力不足的瓶颈。 按照“新老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海门市公安局把27名年纪轻、素质强、积极性高的青年民警安排到社区民警岗位上,为社区警务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确保社区民警真正“沉”在社区,该局明确规定各单位不得向社区民警下达其他任务指标,确保他们每周在社区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0小时,主动走进群众家中不得少于20小时。同时,针对年轻民警工作经验少、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的现状,该局出台了《社区警务教育培训制度》,围绕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采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典型引领等多种形式,延伸业务能力“宽度”,突破基层警务工作能力不强的瓶颈。 拉伸长度,实施“三动警务” 6月4日下午,海门港新区包场村一居民家中发生盗窃,案值600元。接到报警后,包场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经缜密侦查,案发后不到2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仇某抓获。 破案效能的提升,与该局实施以主动、移动、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动”警务分不开。“三动”警务构建起预知预防、服务民生、动态防控格局,采取公安、社区、单位、家庭“四位一体”的管控模式和“红、橙、黄”分色管理机制,设立“流动护学岗”“流动巡逻车”和“治安岗亭”,充分发挥综治组织作用,调动群防群治力量,增强社会治安驾驭管控能力。 为拉伸社区警务工作“长度”,针对社区分散、管理难度大、警力不足现状,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向内挖潜,海门警方创造独具特色的一名民警、一名警务村官和多名警辅人员的“1+1+N”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在社区内开展错时巡逻、交叉联防、排查隐患、堵塞漏洞等工作。同时,将10户左右村民分为一个基本单元,每单元设一名中心户长,户长带领村民开展“十户十联”群防群治工作。 提升高度,打造平安建设高地 去年8月底启动“雪亮工程”建设以来,警方将之作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抓手,建成社会面监控摄像机3.5万部,居民小区、大型商场、大型市场、星级酒店、社会停车场建成“微卡口”高清抓拍系统300余套,联网数位居南通地区前列。 宁吃防范苦,不贪破案功。市公安局坚持人防技防一起抓,由公安机关牵头,推动危化品单位、医院、快递公司、居民小区、商场酒店等社会面监控的联网整合,与企业单位、社区联手开展治安巡逻,密织视频网、校园网、街面网、内部网、社区网“六张网”,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形成小区有人转、门岗有人站、楼栋有人看、治安有人管、警灯24小时亮的良性机制。 为筑牢和谐高地,市公安局做到公调自调一起抓,发挥公安机关110接处警优势,先行处置简单的矛盾纠纷,对不属于公安管辖或一家难以调解的纠纷,依托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化解,并启动了“村警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纠纷3796起,调处成功率达99.5%;共化解重大矛盾纠纷91起,化解率超过85%。 拓展深度,真诚为民服务 6月17日,端午节前夕,市公安局万年派出所社区民警顾新华再次来到辖区仲文村,看望留守儿童小袁和他的外公外婆。 去年,顾新华在一次走访中偶然得知,小袁父母离异,无人过问小袁的生活,他一直跟着年过七旬的外公外婆,条件艰苦。之后,顾新华多次看望鼓励小袁,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让小袁家人很感动。 真情帮助赢得真心拥护,拓展了社区警务“深度”。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争百家好评”的“百家访评”活动中,海门市公安局民警走访社区、企业5600余次,走访家庭12万余户,帮教300余人,排查问题隐患175处,征求意见建议420条。 借网络之力,警民互动也驶上了快车道。各派出所开通了网上警务室,实现公安业务在线办理。通过网络,民警与群众实时互动交流、在线咨询,提供预约服务,让群众办事“少在路上跑、多在网上传”。今年,该局通过微博、微信和QQ群发布防范帖370余条,互动交流帖256条,提供咨询、解决问题103个。(海政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