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海门市推行流动人口管理“三化”模式 | ||||
| ||||
| ||||
近年来,市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管理思路,紧密依托辖区各中心行政村、社区的129个“警务驿站”,推出流动人口人性化、灵活化、载体化“三化”管理,有力提升了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突出“民”字 实现人性化管理 将驿站作为便民服务点,将警区内流动人口作为重要服务对象,以“全访评”民意监测系统为依托,引导驿站民警、辅警筑牢宗旨意识。 在驿站宣传区域设置“流动人口角”,根据流动人口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将涉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法律、政策等运用卡通、动漫手法绘制在驿站墙面,并张贴简单易懂的出租房屋防盗小贴士,发布治安通报,结合实际定时更新内容,确保宣传生动活泼,政策一目了然。依托“警民驿站”,公布社区民警、警辅联系方式,大力开展“亲民服务”的同时,向流动人口发放《便民服务手册》,从交通指示、生活咨询、暂住服务、子女入学、安全教育等多方面,为外来流动人口解决困难,提供指导帮助。今年以来,流动人口在“警民驿站”向民警提出的公安类问题100余件,均得到妥善解决;“警民驿站”还协调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入学、供水、供电等问题20余件,真正让流动人口感到贴心满意。织密出租房屋聚集区巡逻防控体系,在案件高发地新增高清探头,组建夜巡队骑车亮灯巡逻。同时快侦快破涉及流动人口的民生案件,及时追赃挽损,让受害流动人口从案件侦破上获得切实利益。加强与社会事业、人力资源、信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打击拖欠工资等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驿站与企业建立联合共管机制,对发生在企业内部涉及流动人口的案(事)件,主动靠前,及时开展工作,全力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今年来共破获涉及流动人口的各类案件11起,挽回损失5万余元。 突出“驿”字 实现灵活化管理 市公安局突出“驿”字,收集、交流、汇聚和融合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信息,将“警民驿站”打造成为灵敏高效的信息平台。在企业单位、行业场所内部设立流动人口管理联络员,管理员及时将本单位流动人口的信息变动情况告知驿站;驿站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检查流动人口报备登记情况。通过双向沟通联络,确保信息鲜活、准确。充分利用外源数据,通过调取快递公司的寄件人身份信息、发动物业保安定期登记社区出租房屋信息、合法获取大中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超市的会员卡信息等多种渠道,弥补信息采集上的漏洞,将新增和漏管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纳入管理。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实行一人一档,驿站流动人口工作人员坚持每月、每季、半年跟踪回访,及时更新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为驿站民警配备电脑,将排查登记的流动人口全部录入信息平台,由“口袋信息”变为“电子信息”、“网上信息”。民警每周对网上信息进行查询、比对,进行分类整合共享,进一步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 突出“站”字 实现多元化管理 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用好各类平台载体,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多元化。2017年以来,市公安局以警务机制改革为契机,取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300余万元,在各中心行政村、城市社区搭建警民驿站。警民驿站内设有便民服务箱、警民意见箱、书柜、报架、棋盘、牌桌,添置电动“摇摇车”等多种玩具,打造舒心的实体环境。同时驿站内设有流动人口服务点,常态化采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办理居住证,同时调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打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在驿站张贴官微二维码,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加强沟通交流,做好流动人口业务网上答疑解惑工作。同时以微警务居住证网上申领为切入口,进一步拓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途径。结合流动人口居住证微信申报工作,加强宣传和业务培训,准确把握审核要点,积极稳妥推进,切实将虚拟的网络平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管理工作。为驿站配备电动自行车,要求驿站工作人员“走出去”,移动开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利用“走帮服”活动,深入流动人口工作单位和家中,上门了解情况,采集信息,办理居住证件,提升管理效能。在公寓楼、群租房等人员密集、变动频繁、治安复杂地区张贴二维码门牌,便于出租房主和承租人自主申报,为服务实战、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海政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