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整合资源 服务群众——海门市综治中心维护稳定侧记 | ||||
| ||||
| ||||
如何有效破解维稳工作“单打独斗”、群众表达诉求“渠道不畅”、法律维权“门路不通”、矛盾调解“东奔西走”的困局呢?海门市综治中心自2014年建成以来,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中的龙头和实战作用,健全三大机制,打造了一个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崭新平台。 协调机制:出国劳务纠纷圆满解决 2014年10月28日,几十名外出务工人员聚集海门市政府上访求助,反映他们与南通某公司签订出国劳务合同,到非洲的安哥拉从事建筑工作。合同期满后,公司没有按照约定结算工资,一拖就是大半年,有的甚至拖了近三年。 海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炜峰了解情况后,立刻批示要求刚刚成立不久的市综治中心处置。同年10月29日上午,综治中心联系市商务局和工商局了解情况,并派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查核实。 “工人和南通某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后,被安排到包工头陆华杰的工程队里务工。因为陆华杰经营不善,资金无法周转,导致工人工资无法正常兑付。”海门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胡春松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说,“南通某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出国劳务资质,也不愿意为陆华杰垫付工人欠薪。” 这要是在以前可麻烦了:因为这桩纠纷涉及到商务局、建工局、信访局、大调解机构、某公司等多个单位,没有统一的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矛盾调处的难度非常大。 “从自我市三级综治平台建立后,这些需要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才能做好的事情有了统一的平台。”海门市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季炳英说。 2014年11月3日,市综治中心召集商务局、建工局、信访局、大调解、某公司等召开专题协调会。在多部门联动办公后,该公司支付工人工资欠薪130多万元,圆满化解了这场持续两个月的纠纷。 【解说】海门市综治中心将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综治委十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办公室、综治信息中心等14个部门联合办公,实行“综治委牵头、多部门联动、一条龙办理、全流程监管”的模式,对群众诉求实行集中受理、限时办结,对矛盾和问题定期研判、协调会办。 研判机制:及时制止养猪场扩建 海门市悦来镇普新村某养鸡场擅自将其改建成养猪场,并快速扩建。经营者在没有得到村委和附近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就开始修建较大型的化粪池。村民们知道后,以污染环境为由,多次与猪场交涉未果。 2017年2月23日下午,六十余名村民聚集在该养猪场,阻止其化粪池的修建,矛盾一触即发。 “村里在前期信息收集中,了解到村民与这个养猪场经营主的矛盾,及时向镇和市综治中心反映了这个重要信息。综治中心经过分析和预判,及时部署人员赶到现场,协调双方避免冲突升级。”悦来镇综治中心主任黄勇说,“最后,猪场负责人答应停止施工,放弃改造化粪池。村民们的情绪得到了安抚,矛盾顺利化解。” 【解说】海门市综治中心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做法,就是设立综治信息中心,全面整合各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判,通过每日编发《社会稳定情况专报》,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召开全市信访维稳形式分析会,每季度如开工作点评会,对维稳信息、民生服务需求、治安突出问题、网络舆情等情况分析研判,为领导处理问题、决策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奖惩机制:激发服务群众的原动力 海门大力推进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使全市综治工作实现三大转变:从单兵作战到整体联动、从各自为政到统筹推进、从指导协调到指挥实战,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建设平安新海门”的目标。 2014年以来,中心共接待服务群众13118批37168人次,其中信访接待4739批22835人次,涉法涉诉信访779批1698人次,直接受理调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231件,接待法律咨询8571人次,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901件,受理行政复议129件、仲裁案件65件,并先后接待了中央和省内外104批1458人次考察团的交流学习。2016年12月,海门在中央政法委领导调研座谈会上专门就综治中心建设经验作了汇报。 【解说】对区镇以9大类37项分类为量化依据,实行季度竞赛、年度考核,对排名靠前的区镇奖励,共发放奖金34万元。对村(居)以“六个无”的标准进行结果性考核,合格的村每村给予2万元奖励,2016年共发放奖金550多万元。(海政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