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海门司法行政工作绩效在全省106个县(市、区)中综合总分位列第二 | ||||
| ||||
| ||||
近日,全省司法行政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2016年度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绩效考评结果出炉,海门司法行政工作绩效在全省106个县(市、区)中综合总分位列第二。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海门市司法局为何能够超越经济实力强劲的苏南板块、人文优越的苏中以及拼劲十足的苏北呢?请看海门司法行政工作一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再攀新高。我市是全省公共法律服务的先行示范市。2016年着重打造了升级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镇村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化运作平台实现全覆盖,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岗增至14个,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数量全省领先,为法治海门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大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48人次,办理公证4235件,12348共接听法律咨询电话1572人次,在线化解纠纷56起,接受群众主动上门咨询42起。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人提供法律意见或论证97件(次),化解重大疑难纠纷64起,化解率达100%。 二是“法润海门”品牌彰显新成效。部署开展了法律服务企业行、法治惠民村村行、特殊人群帮扶行、法律服务提质行“四大行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扶贫帮困、法律援助、关爱未成年人、阅读援助等活动,全年集中开展志愿服务12次,注入扶贫帮困资金85500元,收到群众感谢信4封,锦旗1面,海门本土法治微电影加量推广,“一屏一网二微”普法齐头并进,法治广播“量贩”服务,法制宣传教育快步跟进新媒体时代。“法润海门远程普法365”工程,成为农村党员群众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和宣传阵地。由我市清竹律师事务所、联佑律师事务所牵手国内7家知名律所成立服务“一带一路”法律联盟,在全省设立了首家驻企法律服务站,为海门经济发展增添助力。 三是信息化新技术运用突飞猛进。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牢牢把握构建司法行政“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总要求,我市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建设全面铺开。2016年成功架构一体多级的综合管理业务框架,形成“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指挥协调、监督管理”的业务架构。具备数据汇总、信息共享、智能分析、指挥调度、单点登录、分析研判六大类功能,将司法局和乡镇司法所工作当中的工作流与信息流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采集、研判、勤务、督导各个环节流程规范化,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四是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夯实基层基础,重心下移。12家司法所现代化办公设施配备率、执法装备配备率、公共法律服务“一键通”使用率、专职调解员、专职社工配备率、镇村“一中心一站点”建设率均达100%;10家司法所达到省级优秀司法所的创建标准;5个区镇将基层法律服务所整体纳入服务中心,实现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与中心的资源共享、一体运作。高标准建成了3000平米“基地+中心”,人防、技防、心防“三防合一”的规范化社区矫正管理服务平台,得到了省司法厅充分肯定。 五是社会治理再创新招数。筹建了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成各类社会组织107个,区镇基础型社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向海门市馨暖志愿者协会、“法之韵”艺术团等30多家社会组织购买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服务项目,法治文艺巡演、法律讲座,特殊人群阳光扶助、心理咨询等工作受益人群同比上升260%。 六是执法监督规范升级。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推行矫务公开,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发挥法制部门监督职能作用,对警告、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等8项重点执法工作,实行法制部门全程审核监督,实现关口前移,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进行。维稳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着力加强了信息为主导的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实战勤务、督导评估实战机制,形成“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89人,接管五年内刑释人员1852人,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警告处罚44人次,对3名人员提请撤销缓刑并收监执行,成功抓捕2名脱逃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海媒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