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市检察院“三大工程”打造专业化“后备军” | ||||
| ||||
| ||||
近年来,海门检察院积极顺应司法改革新挑战、新要求,针对年轻干部队伍实际情况,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加强“三大工程”,深化教育培养新机制,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动心”工程——培育青年干警职业素养。一是打造思想引领通道。深入抓好主题教育成果的固化和运用,探索建立青年干警参与中心组(扩大会)学习制度,以主题发言、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促进青年干警将恪守良知、崇尚法治、理性平和、公允正直的检察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二是打造激励引导通道。司改背景下,通过座谈会、谈心谈话、“海检大家庭”微信群互动等形式,“点对点”“面对面”“线上线下”多维度摸排稳定干警思想,分析改革带给青年干警的挑战与机遇,充分考虑青年干警的职业预期,我院预留部分员额检察官名额,为青年干警畅通职业上升渠道,同时引导干警提高思想站位,分层分级逐人开展“定制式”教育,帮助干警找准定位,理清未来职业规划。三是打造竞争评优通道。制定《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考核办法》,将岗位实训、能力品德、办案实效等全部纳入部门和干警绩效考核,定期公开,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评比表彰制度,制定《关于单项奖项工作的规定》,对业务标兵、岗位能手、“优秀案(事)例”进行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干警,实行“双优先”,即“学习培训优先、提拔任用优先”。近年来,一批政治品性好、责任意识强、专业素养高的青年干警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二、“动脑”工程——提升青年干警专业水平。一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年初制定《2017年教育培训、岗位练兵计划》,重点对青年干警培养作出安排,在内容上,重点抓好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在形式上,对内创新微课堂、“海检大家庭”,对外借助工作联系平台,邀请环保、质监等部门作专题讲座,促进专门人才的培训、培养。二是搭建传帮带教平台。员额检察官、部门负责人与青年干警开展一对一“青蓝”结对,重点围绕法律文书制作、证据把握、疑难案例评析、观摩示范庭等方面,提升带教对象研判、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年干警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三是搭建内部抗辩平台。坚持“公诉沙龙”“东洲检韵”制度化、常态化,以青年干警为主讲人、主参与人,围绕分享办案经验、探讨疑难案例、解读法律法规等内容,开展交流抗辩,促进青年干警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把控案件等方面的快速成长,更好地满足司法体制改革对于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新要求。 三、“动手”工程——增强青年干警实践能力。一是开展“网络培养”。适应检察工作信息化需求,引导青年干警参与微信编辑、后台管理、制图制表等,定期回复门户网站群众留言、“两微一端”后台互动,每月进行专题推送,传递海检“好声音”。二是开展“窗口培养”。要求青年干警轮流至检察为民服务中心控申接待岗参与接访,同时要求每位轮值干警在活动结束后,撰写接待群众心得体会,促进干警不断主动学习群众工作知识,学会运用群众语言释法说理,真正“察民情”“接地气”。三是开展“基层锻炼”。安排40名青年干警到乡镇任综治法治指导员,定期走村进户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协助解决人民群众在平安法治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成立海检志愿者队伍,均为40周岁以下干警,下设青少年服务小组、企业服务小组、志愿活动小组、法治宣讲小组等,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培养青年干警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干警全面成长成才。 (通讯员 俞广林 施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