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我市出台《法治海门建设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6~2020年)》 | ||||
| ||||
| ||||
近日,我市印发了一份《法治海门建设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对我市五年内的法治海门建设提出了159项具体举措及其实施规划。《规划》中,每一项都明确了牵头单位、改革目标路径、成果形式和时间进度,形成既有分工责任,又有时间节点控制的整体规划。 推进“依法治市”十大重点任务 法治海门建设,首先要实现依法治市。记者了解到,市委政法委、市依治办、市委办将紧扣依法治市十大重点任务,督促相关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深化法治海门建设的新常态。 这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强化依法执政,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措施,司法公信力有效提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强化诚信法治建设,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城乡全覆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全面夯实;深化法治系列创建,法治惠民实效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公正司法、发动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治保障、强化组织平台建设,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推进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推进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仅今年以来,联合接访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109批188人,其中现场解决95批,依法引导12批,受理交办2件,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争创省、市平安法治示范乡镇 2015年,我市已经实现了平安法治阵地在乡镇(园区)的全覆盖,所有乡镇都获评南通市平安法治乡镇(街道),尤其是余东和临江两个乡镇,法治阵地建设到位,社会矛盾少,已经被评为南通市级的平安法治示范乡镇。2016年,我市也已经成功创成了“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 在《规划》中指出,我市将持续保持“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廉洁司法、法治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法治建设绩效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到2018年,全市50%以上的镇(街道)迈入省、南通市平安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先进行列,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率、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市把法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计划和目标考核。完善镇、村两级《平安法治建设竞赛办法》,提高结果性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市财政每年拨付50万左右专项资金对每季度排名靠前的区镇进行奖励;每年对“平安法治优秀村(居)”和“平安法治村(居)”进行表彰奖励,两年来共发放奖励资金近1100万元。 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 在法治政府里,社会是文明的,百姓是幸福的,政府是透明的。在159项举措中,大部分有和百姓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 让百姓了解政府,让政府走进百姓,《规划》中指出,将升级改造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及时公布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未公布的不得实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网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市镇村三级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还将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长期坚持全民普法和守法 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工作的关键所在,《规划》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全民普法在我市已经形成常态,在未来五年里,将更加突出法治的人民性、基础性,进一步发挥宣传、组织、文化、教育等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培育社会法治宣传组织和团体,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将法治文化建设项目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 普法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普法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建立普法志愿者大队组织构架,统一规范志愿者信息系统、服务形象和对外标识。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公益普法广告公共场所全覆盖,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运用。相关部门将在全市公民中继续组织实施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着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质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董娟 王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