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海门市开展“法润海门•美好城市法律相伴”专项活动 | ||||
| ||||
| ||||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城市工作的部署会精神,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城市法治环境,保障促进城市改革发展,近日,市司法局下发通知,在全市组织开展“法润海门•美好城市法律相伴”专项活动。 活动从9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围绕打造发展充满活力、环境美丽宜居、文化富有特色、社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紧贴城市治理法治需求,紧贴群众生产生活,以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品质为重点,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解等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重点实施三大提升行动。 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社区这一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动员群众、教育群众中的积极作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实施村规民约,推出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公约范本,指导全市所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特别是城市社区制定或修订体现德治、法治、自治要求的公约,并面向全体居民广泛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治道德宣讲,着重宣传与市民行为规范、与现代城市文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开展“尊法守法好市民”宣传活动,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尊法守法好市民”典型征集,以“海门普法网”和“海门公共法律服务网”为龙头,开展文明守法典型事迹联动宣传;组织交通法治文明宣传,在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前后,集中开展交通法治文明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摒弃交通陋习,增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意识;开展新市民法治关爱活动,组织在新市民学校,农民工、外来人口集聚的企业、工地、小区等,定期开展治安管理、交通文明、进城务工、社会保障、居住落户、纠纷处理等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置法律服务窗口,在新市民集聚地增设调委会和法律服务站点、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和12348宣传单、开设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推行周末值班制度等。 城市公共法律服务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针对城市规划调整、扩建改造、安置小区建设等新增居民区,及时增补人民调委会、社区法律顾问、司法行政服务站等服务站点和服务力量,同时对现有公共法律服务站点进一步优化升级,方便市民群众第一时间获取法律服务信息和资源,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到城市的每个角落;继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万家活动,与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做好结对共建,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教育引导市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大力推广智慧法务,加大智慧法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力度,推进12348与政务服务网站、本地市民论坛、影响力大的微博微信和APP进行深度嵌入和链接,扩大群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加快法律服务国际合作,策应“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满足本地企业在非洲项目投资的法律需求,组织律师与当地律所成立服务南非的法律服务联盟,为本地企业在外投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涉外法律事务培训,帮助企业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培育,有效地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发挥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为群众提供身边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解等服务,提升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年内基础型社会组织覆盖到50%的街道,并推进社区服务站点建设。 城市法治文化品质提升行动。大力发掘和保护本地传统法治文化,组织对辖区内法治名人、法治故事、法治格言警句、法治经典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大力宣传本地先贤名人的法治思想和法治言行,大力传播经典作品、格言警句中的法治内涵和道德精神,丰富城市文化的底蕴,提升法治文化的教化功能;打造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进一步推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民间文化的融合发展,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创作一批法治文化产品,提升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优化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借助城市环境的美化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对主题广场、公园、长廊、展馆等法治文化阵地进行优化升级,丰富内容、美化形式,打造特色精品,使之与城市环境和风格更好地融合,努力实现“一阵地一品牌”等。(文章:海门媒体 供图:施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