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显微镜下的“神探”陆佳明 | ||||
| ||||
| ||||
不法分子为谋取个人私利,或达到某种目的,常常使用文字进行不法活动。在刑事方面,贪污、受贿、诈骗、诬陷等案件审理中,都可能涉及到与文字有关的材料;而在民事方面,通过伪造、篡改、添加文字等手法来改变借条等原文件内容的案例时有发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文件的真实性进行检验鉴定,需要一位火眼金睛的文件检验专家来捍卫正义。 37岁成为文件检验鉴定人,53岁获国家发明专利,63岁出版个人专著,他,是海门市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普通干警。在文件检验的技术岗位上,在显微镜的无声陪伴下,他一干26年。退休的年龄到了,他欣然接受返聘,继续留在岗位,操控着能够放大人性、看清是非善恶的显微镜,把真相一一还原给法律。他,是文件检验鉴定人陆佳明。 军营中与文件检验结缘 每天上午,市人民检察院四楼的技术科办公室,同事们总能看到陆佳明忙碌的身影。年逾古稀依旧对检察工作充满热情,陆佳明为所有的年轻同志竖立了榜样。 陆佳明出生于海门街道一个普通农户家庭。17岁那年,他志愿入伍。1977年接受组织安排,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技术处学习刑侦技术,内容包括现场勘查、刑事照相、文件检验、指纹检验等。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刑事侦查工作,却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警校还没有恢复,培训班抽调了数位刑事技术专家给我们讲课,理论学习半年,实习半年,一年的时间下来,我感觉既新鲜又充实。”对于38年前的培训,陆佳明仍然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学到的刑事技术知识,帮助他在1979年担任部队保卫干事后,破获了不少案件,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刑事侦查经验。 1986年,陆佳明转业到海门人民检察院,先后在批捕科(现为侦查监督科)、起诉科(现为公诉科)工作。1989年,经过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专业培训,他获得了“文件检验鉴定人”资格证书,正式开启了长达26年的文字检验工作生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组织和单位给了我学习文字检验的机会,而我也热爱这份工作。”陆佳明拉开抽屉,拿出一本已经泛黄,连翻页都得小心翼翼的《文件检验教材》,称这是自己在青岛学习手抄后又翻印的。他又拿出一些在南京培训时的学习资料、学习笔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视它们为珍宝。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文件检验还不太成熟和规范,需要进行检验的案件也不多。陆佳明一边从事检察业务工作,一边顺带进行文件检验,直到1999年海门市人民检察院成立技术科,他才终于“术业有专攻”。“对各类文件的真伪进行检验鉴定,还原事实真相,为案件审理提供法律依据,是我的使命!”怀抱这样的信念,陆佳明严肃细致对待每一次检验。20多年来,他经手检验鉴定的数百件涉文件案无一出错。 一个案件催生一个发明专利 文件检验鉴定工作充满挑战,许多真伪无法通过肉眼判断,有时甚至连显微镜都无法观察清楚。但陆佳明通过他的智慧与热情,不仅化解了一起上级检察院都无法鉴定的案子,而且发明了鉴别字迹与印章先后顺序的独特方法。 2003年7月,海门法院受理了一起建筑施工余款纠纷案件。原告起诉某公司,诉求拖欠的工程余款4.9万元,同时出示2002年2月2日欠条一张。但被告辩称,余款早就清结,认为欠条有假,是原告偷盖印章后再填写的欠条内容,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求。面对被告的言辞,原告请求法院对欠条进行检验鉴定,法院同意鉴定,并委托海门人民检察院技术科进行检验,要求鉴定欠条是先盖章后写字,还是先写字后盖章。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从未遇到过类似案件的陆佳明犯难了,他根据教材上的鉴定方法检验,无法确定先后顺序,遂将欠条送到上级检察技术部门申请援助。上级技术部门采用进口的先进文检仪进行检测,但依然无法确定印文与字迹的先后顺序,只好将材料退回了海门。 在文件检验领域,有关印章印文与所写字迹先后顺序的检验始终是一道难题。它的难度在于红色印文具有透明度,不论先盖章后写字,还是先写字后盖章,肉眼或者采用仪器检验观察,字迹线条都反应在印文之上,故无法确定先后顺序。但陆佳明坚信,任何事物变化都必有特征,不同的特征也必须在比较之后才能区别。他开始尝试用显微镜照相的方法,将欠条上的印文和字迹交叉重叠部位的图像从显微镜中取出来。当时,海门检察院用于文件检验的器材只有一台普通的显微镜和一个普通的老式胶卷照相机。 借助显微镜照相也很有难度,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光线很弱,不可能用常用的拍照方法提取图像,更不可能使用闪光灯。经过反复实践与思考,陆佳明使用慢速度曝光,并避免外界光线入侵,终于成功从显微镜镜头内提取到了欠条的细节图片。此后,为了区别图片上字迹与印文的先后顺序,陆佳明使用与欠条中相同的蓝黑墨水书写,对印文与字迹交叉重叠的不同样本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显微镜照相。经过一番比对,陆佳明终于发现了不同之处。原来,先盖章后写字的图片上,重叠部位的线条在印文上出现脱断和稀少特征;而先写字后盖章的图片上,重叠后的字迹线条完整,不脱断。与此同时,陆佳明还发现了字迹与印文交叉部位的重叠线条由原来的蓝黑颜色变成了黑色。 找到不同特征后,兴奋的陆佳明多次走访上海印泥、印油厂,向技术人员请教印泥和印油的成分、区别,并找到职业画家咨询,了解字迹与印文交叉重叠后,蓝黑颜色变化成黑色的原理。经过长达3个月的不懈努力,陆佳明最终得出了鉴定结论,欠条内容为先写字后盖章。一起经济纠纷得以圆满结案。 事后,陆佳明撰写的《试论显微镜照相特征比对法——对字迹与印文交叉重叠先后顺序的鉴别》一文在公安部《刑警与科技》杂志上发表。后陆佳明又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两年多的严格审查,充分认可该项发明,并为他颁发发明专利证书。省检察院授予陆佳明三等功。 检验故事汇成纪实文学作品 陆佳明的办公室里有一本相册,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他的试验成果。为了进一步弄清其它所写字迹与印文交叉重叠后出现的不同特征,他先后试验了碳素墨水、圆珠笔、中性笔、双蓝复写纸、无碳复写纸、干式复写纸及打印文字与印文交叉重叠的样本,共30多种。与此同时,他先后走访上海白金制笔厂、复写纸厂,电话询问天津鸵鸟墨水厂专家,收集了许多宝贵资料。相册每翻过一页,陆佳明伏案灯下、凝神研究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2012年,陆佳明本该退休。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选择接受返聘,继续从事文件检验工作。“我从事文件检验工作已经26年,办理过贪污、诈骗等刑事案件,也经常处理民事纠纷,有一些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对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陆佳明萌生出把一些印象深刻的案例转化为文字集结出版的念想。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在工作之余开始收集各类判决,筛选案例,回忆补充细节。 案例的选择并不简单,既要力求涵盖类型全面,又想法律宣传效果明显;细节的完善更不容易,部分案例发生年代久远,需通过判决书、鉴定委托书等来帮助回忆。为了确保准确性,陆佳明只有联系当时的承办法官进行采访。最终,精挑细选出来27个案例逐一经陆佳明之手,开始进行文学加工。写作不是陆佳明的专长,文学加工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常卡壳,有时候好几天都下不了笔。在身边诸多同事、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一边回忆,一边写作,时断时续,但最终于今年2月完成了专著《文字·刑事探案记》。3个月后,《文字·刑事探案记》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书中,陆佳明并没有使用本名,而是选择“言明”作为笔名。他说:“言明,就是说清楚,把一个个案例讲清楚,能让读者从中有所学、有所悟,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许多年轻干警争相向陆佳明学习,他总谦虚地说:“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不能胜任‘楷模’这个称号,我只是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愿意在工作中学习探索。”朴实执着的话语,诚如《文字·刑事探案记》中他为自己作序所言:文字是复杂的、多变的、能模仿篡改的,这就要求文检人员必须掌握文件检验的专业知识,不断研究文字,识别文字,区别文字,作出科学的、正确的鉴定结论。(海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