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2014年七月份政法大事记 | ||||
| ||||
| ||||
●南通市综治办、依治办专题调研海门平安法治建设 7月1日,南通市综治办、依治办组成联合调研组来海门进行第二季度专项督查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常乐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培育村、麒北村进行实地调研,最后集中市法制办、综治办、依治办、乡镇政法书记、村支部书记代表进行了座谈,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施介安详细汇报了海门法律顾问配备、基层基础建设、村综治法治工作室及平安法治建设融合发展情况。调研组认为,海门平安法治建设成效显著、基层基础牢固、各种机制健全、亮点纷呈,在平安法治融合发展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走在了前头。 ●南通市两级法院安保形势分析会在海门法院召开 7月1日,南通市两级法院安保形势分析会在海门法院召开。省高院法警总队总队长金国富、政委张顺根,南通中院党组成员、院长助理周涛等领导出席会议。会上,南通两级法院法警大队负责人分别就安保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中院法警支队负责人陈智勇讲评上半年南通市两级法院安保工作落实情况,并布置下半年安保工作任务。会议提出,南通市两级法院安保工作要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依法办事”为中心,以“稳、准、狠”为三个基本点,法院各部门形成合力,明确安保工作责任,确保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南京句容市委政法委来海门考察平安法治建设 7月3日,南京句容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窦宏刚一行来海门,考察我市平安法治建设情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施介安陪同考察。考察组首先实地参观了三厂街道平安法治建设情况和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听取了我市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情况介绍。随后,双方就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工作中的创新做法、特色经验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交流会上,考察组一致认为,海门平安法治建设措施扎实、成效显著,尤其在平安法治融合推进上作了有效探索,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载体、统一考核的“四统一”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南通市在海门举办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培训班 7月6日,南通市第一期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培训班在海门举办。来自海门、启东和通州等地的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近300人参加培训。培训会上,海门市就公共法律服务经验和做法作了介绍。培训主要内容有:政府法律顾问业务知识、企业法律实务及顾问工作和法律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 ●江苏省司法厅来海门调研公共法律服务 7月9日,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万力带领调研团队来海门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进行调研。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武林,海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炜峰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参观了海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培新村司法行政服务站,万力对我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实地考察后,调研组召开了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调研汇报会。会上,毛炜峰说,近几年,海门市基层百姓的法律维权得到普遍的关注,通过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海门的律师工作者积极深入一线,让法律在农村落地生根。 ●苏州市政法代表团来海门考察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7月15日,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福龙率领苏州各区、县政法委书记来我市考察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斌,海门市委书记姜龙,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炜峰等陪同考察。曹斌书记就推进南通政法综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作了介绍;毛炜峰重点汇报了海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曹福龙一行实地了解了我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等情况,认为海门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思路创新、效果明显,为苏州下阶段工作明晰了方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成功的范例。 ●南通市在海门召开纪念“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创办30周年暨双拥工作推进会 7月31日,南通市在海门召开纪念“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创办30周年暨双拥工作推进会,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吕先景,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南通市委常委、南通军分区政委苏西群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南通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巍东,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沙维伟等出席会议,南通市副市长赵闻斌主持会议。会上,海门市市委书记姜龙从传承首创精神,不断推动“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常办常新;放大首创效应,全面打造海门军地融合发展新亮点;坚持首创之路,奋力开创海门军地融合发展新局面等方面介绍了海门30年来“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发展情况。会议还进行了省级双拥模范城授牌,观看了海门基层拥军优属专题片。海门市委副书记陆一飞参加了会议。 ●海门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法治事件”评选揭晓 为进一步聚焦和盘点海门市在推进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成果,深入宣扬和推广有影响的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海门市举办的首届“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正式揭晓。此次评选活动由海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市普及法律知识领导小组、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联合组织开展,自去年年底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推荐出一大批候选事件和人物。经市评选活动组委会初步筛选、组织公众进行投票等程序后,最终确定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 (责任编辑 左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