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江苏泰州海陵区探索群防群治守护家园新路 | ||||
| ||||
| ||||
群防群治队伍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出重要作用,是各地政法综治部门重点关注的话题。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在市、区两级政法委支持下,通过成立“平安义工协会”,建立了一支由出租车司机、送奶工、保洁员、物业管理员、企业保安等13403人组成的平安义工队伍,并在全区12个街镇园区和公交、金融、物流等18个行业协会建立分会,通过强化网络机制建设、警民互动交联、信息平台支撑和建立有效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出了发挥群众力量守护平安家园的新路子。 《法制日报》记者在海陵区采访发现,“平安义工”不仅成了街头巷尾的“时髦名词”,还成了各行各业都知晓、认可的一个群体。全区300多个商家加盟的“平安义工实惠店”甚至给持有“平安义工”手册的义工实行打折优惠、建立平安义工专柜、赠送手机话费、免费体检等优待服务。 海陵公安分局局长、平安义工协会会长孙桂银介绍,截至目前平安义工共参与巡防11.6万人次,累计收集各类信息3万余条,协助破案300多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多名、有效提升了社会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满意度。 去年12月的一天,泰州市海陵区京泰路街道62岁的平安义工王玉龙在自家修车铺忙活时,一个带外地口音的青年男子推着一辆电动车来到他面前。“你要卖车,需要身份证的。”“我没带,厂里老板拿去了。”“那你给个号码,我去警务室查查!”“算了,我不卖了!”一问一答中,男子想脱身离开,而王玉龙则手里拿着车钥匙不依不饶,奔向50米开外的警务室,闻讯而来的民警和保安迅速将男子擒获。 在海陵区物流园区,6层高的大楼作为“平安义工公寓楼”,如今已免费入住了外来打工人员35户,而他们给予的回报则是:在民警和辅警带领下,每人必须每周履行一次从晚上8点到凌晨4点的义务巡逻职责。 这一时时处处展现的平安“正能量”,关键在于有一套成熟有用的机制,而不是摆“花架子”。 2013年9月,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在前期调研试点基础上,制定出台“平安义工”建设使用总方案,确定了平安义工以特殊工种、特定时间、特殊区域活动人员为主体,涵盖了出租、运输行业驾驶员、网吧业修理业旅馆业等从业人员、各种保安保洁人员、快递房屋中介报刊亭等服务人员共计28类人员,职责包括义务治安巡逻、信息线索收集、矛盾纠纷调解、基础信息调查、平安法治宣传等6个方面。 海陵公安分局副局长、平安义工协会秘书长李双山介绍,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分局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综合、技术、业务、试点、保障、宣传6个小组,明确每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还明确了全警参与平安义工活动实施方案、派出所使用平安义工方案、信息采集录入标准和使用信息流程规范、平安义工助困标准及表彰奖励办法、会员年度考核和准入退出管理办法等10多项“建章立制”的阶段性工作方案。 而这一创新举措的“蝴蝶效应”,则体现在群众的规模参与和热情上。“去年11月底市领导亲自参加了平安义工启动仪式,一个月后有5000多名市民向我们递交了入会申请,经过筛选,队伍增加了3000人。”该局治安大队基础中队长刘岭介绍,义工和公安民警成了一家人,义工闲暇时参与巡逻,利用各种工作资源为公安机关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减少了基层民警工作量,还给义工本人带来了各种实惠。 据介绍,除了各大商家相继出台为平安义工打折优惠的服务举措外,海陵区还通过社会募捐和政府相关单位支持,建立了300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实行“一事一奖”、“一案一奖”,视个人贡献程度给予1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金,截至目前已向85人次发放奖金近5万元。该区还开辟了平安义工文化阵地,开通了一批QQ群、微信群,设置了专线电话,将义工纳入平安文化、警营文化中,有效传播了平安法治理念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