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正余初中:高扬依法治校旗帜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 ||||
| ||||
| ||||
正余初中牢固树立“依法立校,依法治校,依法兴校”的理念,不断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学习,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学校一直保持了“零事故、零发案、零犯罪”的可喜局面。 一、凝心聚力,优化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依法治校、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从教的水平,保证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机制。 1、用制度撑起一片蓝天。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为学校日常运行设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学校依法制定了普法、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方面200多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使师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约,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营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和谐校园气氛。 2、用“三强化”、“三问”推动依法治校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健全了依法治校管理网络,建立了依法治校组织机构,完善了普法领导小组。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学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并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了学校总体目标、阶段工作布置、双周工作安排、行政例会议题,党团活动内容。三是强化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人员时刻铭记:工作布置了不检查,等于没布置;检查了不反馈,等于没检查;反馈了不整改,等于没反馈;整改了不提高,等于没整改。 “三问”即校长、中层每双周都要问一问自己,本双周依法治校工作有没有布置。每位教师每周都要问一问自己,学校布置的依法治校工作有没有践行。每位学生每一天都要问一问自己,今天的言行举止有没有违规。自省式的“三问”促进了班子和谐、干群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推动了依法治校工作健康发展。 3、用“三控制”“五不给”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一丝不苟地做好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各项工作,抓好“五严”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实行三个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的课时总量。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做到“五不给”:不给学生留不便,不给家长留非议,不给工作留漏洞,不给教学质量留隐患,不给学校声誉留遗憾。约束与激励并举,服从与协调共存。师生奋发向上,校园稳定和谐,多年来,无严重违纪,无违法犯罪,无重大事故。 二、集纳众智,强化民主管理 学校依法健全了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做到民主管理措施有力,监督机制渠道畅通。 1、让校务在阳光下运行。 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学校经费开支、教师职称评定、学生表彰奖励、评优评选结果等一律实行阳光操作,并在校务公开栏中公示。 2、让民主在人本管理中行走。 学校通过走访、座谈、校长信箱等渠道,鼓励教职工参与校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学校事业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制度制订修改,都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最后由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定期开展“三评选”活动:即“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计”最具创意的合理化建议评选活动,“教代会中最具特色的提案”评选活动,“学校制度最佳修改意见”评选活动,学校对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3、让学生都能有机会走进鲜花与掌声。 打造民主课堂,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拥有积极情感的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成为每个人和谐发展的课堂,学校提出了实行教学民主“七带进”:把“尊重”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把“平等”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方法”带进课堂,把“创造”带进课堂。采用“导学激趣、自主激思、展示激疑、评价激情、拓展激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享有自信和成功。 三、多措并举,彰显教育成效 为了把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除了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党、政、工、团的负责同志及班主任代表组成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外,还聘请了正余派出所所长、指导员、镇司法所长和包场交巡警中队队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建立了普法责任制,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流程,凡是有监督”。 1、法制教育与重要法律法规纪念日活动相结合。学校以法律法规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普法、学法、守法教育。如:“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等纪念日,利用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讲话,让学生注目鲜艳的五星红旗,聆听国旗下的法制讲话,铸就心灵中的法律长城。 2、法律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一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结合《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内容,把法律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具有“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提升“三养”(衣着、语言、举止有教养,文化底蕴深、善于学习有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修养),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3、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以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为龙头,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内容,自然地、贴切地、科学地渗透法制教育。具体操作上做到“三渗透”;在课堂提问中,渗透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在作业设计中,渗透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在试卷制作中,渗透有关法律法规常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的陶冶。 4、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校把法制教育融入到养成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如法制教育与学校开展的“每月一事”相结合,法制教育与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法制教育与落实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相结合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呈现了“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刻划,校园无纸屑,墙壁无污迹,出言无脏话,行为无违规”的可喜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