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重庆合川区:以“村(居)民开放日”活动为载体构建维护群众权益新机制 | ||||
| ||||
| ||||
构建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2009年2月起,合川区在重庆市率先推行并深入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民意沟通渠道,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实打实服务,及时有效收集民意、教育引导群众、解决合理诉求,构建起“党政主导、干群互动”的维护群众权益新机制,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市、国务院3号文件等诸多政策效应叠加释放的带动下,作为重庆规划建设的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的合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呈现高歌猛进态势,同时社会管理中的各种新问题也不断涌现,特别是群众利益诉求矛盾日渐突出。虽然以上访为主要方式的传统信访,在维护群众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越来越不能适应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新形势要求,导致一些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仍然存在较大压力。 (一)诉求反映渠道单一化。近年来,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愿望日益强烈,信访数量呈增长态势,且集中将信访部门作为反映诉求的主要渠道。从合川区2008年的群众诉求表达方式看,以书信反映的占25%,直接到信访部门上访的占66%,采取电话、网络、“区长信箱”等形式反映的占9%。在群众诉求反映频发的情况下,各级信访干部长期处于紧张繁忙、被动应对状态,部分诉求难以及时解决或不能顺畅解决,一定程度上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同时,一些群众限于反映渠道的单一,加之信访成本顾虑,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蓄积了潜在的社会稳定压力。 (二)诉求表达方式复杂化。据调查,群众的利益诉求,20%左右可由村(社区)解决或答复,70%左右可由镇(街道)解决或答复,10%左右需靠上级协调解决。但由于群众对政策法规和党委政府工作的不熟悉,部分利益诉求期望过高,加之缺乏有效的规范引导,诉求表达方式日渐复杂化,突出表现为唯“上”不唯“下”越级上访、信“访”不信“法”有组织地跨地区跨部门的串联集体上访、靠“闹”不靠“理”重复非正常上访等,有的甚至采取堵门、封路等过激行为,给党委政府施压,导致诉求解决十分棘手。据统计,合川区2008年集体上访人次约占总数的70%,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越级到市进京上访占比同比均有所上升,导致不能在相应的层级正常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使得处理群众诉求日渐被看作“天下第一难事和烦事”。 (三)诉求解决效益低微化。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群众利益诉求期望越来越高,且有的群体心态复杂多变,除了表达物质诉求外,还附加目的性的要求,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如2008年合川区的群众利益诉求,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传统内容的占总量的50%左右,市政管理、医疗卫生、环境生态、劳务关系、民主政治等福利性的内容大幅增加。在本级政策权限和人力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但“事要解决”仍不够理想。2008年合川区群众诉求的办结息访率约为70%,特别是社会福利等附加目的性利益诉求,不但产生了大量行政成本,而且解决效益也较为低微。 针对群众利益诉求解决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合川区按照中央“重心下沉”的要求,与重庆市大接访、大下访等群众工作相结合,研究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变被动等访解决为主动下访办理,从2009年2月起,在区内逐步探索并全面推行“村(居)民开放日”活动,致力建立健全程序规范、科学公正、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解决机制。 二、做法与经过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提升,合川区形成了“村(居)民开放日”活动规范。目前,该项活动在全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突出“三个版块”。一是公开接访版块。区级领导带头,部门、镇街领导干部及村(社区)干部联合组成“接访团”,认真接待群众、倾听诉求,对能当场解决答复的当场解决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承诺办理答复时限。二是解惑答疑版块。向群众提供咨询,对参加群众有问必答,现场解答诸如征地拆迁、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宣传推介版块。以公开通报、展板、宣传资料、短片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政策法规,以及利民惠民工作情况和需要老百姓知晓、理解、支持的有关事项。 (二)活动参与实现全覆盖。一是责任单位“主动办”。区级部门分成五个大组轮流在城区组织开展,每月至少有一次活动,地点选在中心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各镇街每两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地点选在人口密集的场镇或利益诉求反映较为突出的村(社区)和单位;村(社区)和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二是相关单位“配合办”。镇街主办“村(居)民开放日”活动,根据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情况,提出参与接访的区级部门,由区信访办统筹安排到场,配合宣传政策、接待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部门主办“村(居)民开放日”活动,镇街配合安排场地、维护秩序等,确保活动面向基层、方便群众。三是区级领导“带头办”。区级领导加强对联系镇街、分管部门开放日活动的检查指导、总结分析,并带头深入活动现场接待群众,督促协调解决问题。每季度,区“四大班子”领导都要集体参加开放日活动。四是信访部门“统筹办”。区信访办制定全区“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年度安排,统筹安排区“四大班子”领导集体参加的开放日活动。建立包片联系制、督导点评制、目标考评制,定期将活动开展情况、区级领导参加开放日情况在区委常委工作例会、区长工作例会上通报。 (三)活动程序实行“三步走”。一是活动前,提前10—15天收集梳理辖区或系统内群众利益诉求,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明确意见,做好政策解答准备。同时,提前3天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或在人口密集处张贴通告、入户通知等方式公示“村(居)民开放日”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二是活动中,按“三个版块”内容实施,通报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思路、举措、成效,宣传法律法规、政策、配发资料;接谈群众,倾听民意,并认真记录、分类处理。三是活动后,将接访事项形成台帐,自办事项及时办理并反馈群众,超越职责权限的事项报区信访办集中交办相关责任单位限时办理回复,并反馈群众。 (四)活动重心强化“事要解决”。一是强化快速处理。对开放日活动中群众提出的诉求,建立专门台帐,明确办理单位和工作时限,一般问题3天之内给予回复,复杂问题7天之内予以回复,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进度、说明相关情况,力求一次处理到位,防止重复信访。二是实行联动包案。按照层级权限和诉求疑难复杂程度,采取接访单位自行化解、挂牌交由责任单位化解、联席会议协调化解、区级领导包案化解、区主要领导召开信访点评会议化解“五个化解”措施,确保“案结事了”。三是加强办案监督。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由接访单位及时公示,区联席办将有关交办事项办理情况在相关网站、报刊上予以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定期集中评查办件质量,提升办件整体水平。四是落实专款配套。区财政每年设立解决信访遗留问题专项资金600万元,各镇街、部门和单位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用于解决“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诉求和扶助弱势困难群体。 三、成效与反响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合川区累计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815场次,接待群众2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万余份,受理群众利益诉求1.7万余件,其中突出信访、疑难信访、遗留问题1300余件。活动深受群众好评、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得到中央信访工作督导组、重庆市级领导高度评价,并写入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干部下访群众制度化的决定》(渝委发〔2011〕8号文件)在全市推广。对合川自身而言,活动催生了五大变化: (一)理念之变。全区干部通过参与“村(居)民开放日”活动,直面群众和矛盾,解决群众诉求,引发了思想的嬗变和理念的升华,“不惹事、不怕事、不误事”的工作理念更加牢固。自觉做到不惹事,摒弃牺牲群众利益的发展,把群众利益作为考虑的第一要素,并把“一岗双责”切实落到实处。自觉做到不怕事,积极主动参加 “村(居)民开放日”活动,直接深入基层、面对群众,倾听群众诉求,积极为民解困。自觉做到不误事,对于合川能解决的群众诉求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对于合川不能解决的,认真做好解释和疏导,建立感情,争取理解,使之逐步得到有效化解。 (二)政风之变。“村(居)民开放日”活动直接检验着各级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愿不愿接触群众,敢不敢直面矛盾,会不会说群众语言,能不能解答群众疑问和有效解决利益诉求,开放日活动就是“一杆秤”,可以让群众直接称取干部的分量,这无疑为提升政风注入了“源头活水”。广大干部深切感受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更加注重政策法规学习,力求既做“专才”又做“全才”;更加注重务实干事,主动站在第一线听民情、解民难,全力推动“事要解决”,合理办理群众利益诉求。 (三)民风之变。“村(居)民开放日”活动既把“事要解决”作为关键,力求最短时间、最高质量办理群众诉求,同时又注重通过政策法律宣讲、释疑解惑,对群众进行正面引导和疏导,对不符合政策无法解决或诉求合理但客观条件暂不具备解决的,主动向群众反馈并做好沟通、讲明情况,争取理解,使民风得到纯化。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的诚意和举措,增加了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政策法律意识和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各类上访群体的对立情绪逐渐消除,转而积极支持拥护党委政府。 (四)发展之变。“村(居)民开放日”活动既是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平台,又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助推器”,通过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举措和重大项目及时“亮”给广大群众,汲纳群众智慧,接收群众监督,以此激发群众参政议政、投身地方建设的热情和活力,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展开放日活动以来,合川全区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持续升温,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生动局面持续巩固,步入了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在重庆考核区县中均位居前列,特别是2009年一举夺取了同组第一、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五)和谐之变。“村(居)民开放日”活动既为群众反映利益诉求提供了便捷通道,又通过收集、分析和研判社情民意,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有效解决了合理利益诉求,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近两年来,合川区各类群众信访量持续下降,未发生到市进京非正常访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成为重庆市最安全最稳定的城市,2009年和2010年信访稳定工作年度考核连续两年领跑全市第1,民意调查分别排名全市第1和第2。 四、探讨与评论 实践证明,“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已经成为党委政府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平台和疏通民意、凝聚民心的重要渠道,充分展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价值。 (一)完善了保障群众权益的诉求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目标,重点要做到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化、方式理性化、成本低廉化。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化,就是要以方便群众为标准,使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准确顺畅地反映到党委政府并得到迅速有效的响应。诉求表达方式理性化,就是要通过规范有序的引导,使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诉求表达成本低廉化,就是要既使群众在表达利益诉求上少花时间、精力和财物,又提高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建立完善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面对面引导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无障碍沟通交流,并第一时间办理反馈或解释疏导,实现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化、方式理性化、成本低廉化的有机统一。 (二)构建了调处社会矛盾的实践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转型期,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合理解决,就可能积聚问题、激化矛盾、影响发展。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让群众有地方及时表达诉求,党委政府能够全面准确收集掌握民意。活动中既强化“事要解决”,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落实专款配套,对特殊群体提供一定补偿,提高社会公平程度,又注重宣传教育,协调利益关系,约束和规范利益动机和行为,引导群众合理选择目标,正确选择诉求行为,实现了将矛盾化解于平常、化解于基层,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体现了群众工作方法的创新落实。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群众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办法,推动社会管理取得实效。近年来,重庆市创新运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作出了干部大下访的工作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创造性贯彻落实重庆干部大下访工作部署,既主动顺应民情民意,积极化解群众内部矛盾和历史遗留难题,确保了信访安全,又在与群众交流中讲明政策、讲透道理、讲清态度,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较好地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方法,形成了服务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实践形式。 (四)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社会管理根本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村(居)民开放日”活动,真心与群众交流、热心对群众解释、倾心为群众分忧,在零障碍沟通中增进感情,在化解矛盾中理顺情绪,在收集民意中汲纳民智,在宣传推介中提升党委政府的凝聚力,较好实现了群众“想什么”与党委政府“干什么”的有机统一,维护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根本权益,充分调动了群众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党政主导、干群互动、各方协调、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