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发展已大大超出经济和技术领域,广泛运用于政府部门,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民生,要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精确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当前,我市234个行政村(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网络全部延伸,实现了市、镇、村三级信息化管理全线贯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已成为人社系统又一公共服务品牌,搭建起政府与公众直接沟通的桥梁,在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缓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七大保险尚未整合成一个业务系统,社会保险各险种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重复参保、优惠政策重复享受等现象,同时也不能满足广大参保对象信息查询、网上申报等公共服务需求。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人社工作创新。一是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横向上,构筑面向劳动保障业务经办的一体化信息体系,构筑面向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信息体系;纵向上,通过部分劳动保障业务与服务的逐步下移,构筑面向基层,融合业务与服务的社会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总之,遵循面向“社会人”的服务与管理的理念,最终实现全市人社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实现数据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二是逐步建立完善统一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人社服务系统。为了提供给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便捷的信息服务,我们需要建设和完善好公共服务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语音服务系统、短信服务系统);实施“网上银行”支付和“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并延伸到农村企业;探索实施“社保一卡通”管理制度和社保异地管理及结算制度;推进“掌上社保”项目,切实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同样便利的社会保障服务。三是按照以人为本、重心下移、服务前移的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平台和队伍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以提升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规范平台工作运行为抓手,强化建章立制和考核验收,推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广度布局、精度管理、一次建成、长期维护。四是强化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与其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的资源共享。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向普通百姓和有关部门积极宣传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成效,打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精品,提高社会认知度,形成人民群众得益于金保工程、又更加关心支持金保工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氛围。(蔡维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