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化解矛盾纠纷 法官巧打亲情牌 | ||||
| ||||
| ||||
三年前,某乡镇居民张某找到老同学黄某借了5万元,用于开店创业。不想张某投资失败,连本都没收回。事后,张某有意拖欠债款,以各种理由推脱黄某的请求。哑忍半年后,黄某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还款。依据相关法律,法院判令张某还款。但就是这样一起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张某却死活不同意还钱,到后来甚至声称自己没有借过钱。面对这样一起案件,法院执行人员如何巧妙化解呢? 11月7日,通过前期对黄某和张某的细致调查,执法人员发现两人在初中时是同桌,且关系不错,张某还当过一段时间的体育委员。很快,执法法官找来张某的体育老师做张某思想工作。当年器重自己的恩师亲自上门劝导,令张某无地自容,最终表达悔意,并想办法将欠款如数归还。一宗原本可能“闹”个不停的案子,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迅速得以化解。这是海门法院强化司法和谐,推动执行和解的一个成功案例。今年以来,市法院通过巧用亲情、刚柔相济、提供帮助等措施,有效化解了当事人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巧用亲情。即对邻里之间、亲属之间、朋友之间因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等纠纷而导致的执行案件,执行法官利用双方特殊的关系,在明法析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讲究一个“情”字。法院擅用亲情、友情作为催化剂,避免生硬执行,在当事人之间构筑起一条“连心桥”,促使双方互谅互让。这样一来,不但矛盾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也可能会消除,感情修复,情谊得以延续。 对于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案件,法院则通过建立执行救助基金援助制度,减免执行费用,协调有关部门帮助符合低保条件的当事人办理低保,解决执行救助资金,帮助被执行人联系就业等措施,促使被执行人主动想方设法履行义务,达到双方和解,实现案结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