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海门市委政法委员会
海门市调处中心化解工伤纠纷有一套 | ||||
| ||||
| ||||
谈及工伤纠纷,人们大多会想到其赔偿项目名目繁多,伤者因得不到期望的赔偿易做出无理纠缠等行为,造成矛盾扩大和升级。我市各级调处中心在处理工伤纠纷时,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及时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把“法、理、情”融入其中,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我市各级调处中心共受理工伤纠纷31起,涉及金额108.6万元,调处率为100%。 一、依法调解,遏止矛盾升级 今年1月8日,我市某压花厂的一名河南籍员工在印花滚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衣服带进滚筒内,因惯性导致头撞机器,送医院途中不治身亡。事故发生后,企业主赔偿态度较差,不主动配合调处中心处理善后问题,且不接受调处中心提出的赔偿标准,导致死者亲属一度情绪激动,召集老乡聚集。所在地调处中心在政府领导的亲自指挥调度下,一方面对闹事死者亲属进行了严厉的法律法规教育,另一方面坚持以法警示,让企业主明白其在此工伤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协调死者家属及律师与企业主进行新一轮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企业主当场赔偿死者家属42万元。 二、以理服人,化解长期纠纷 今年2月份,市调处中心化解了一起历时近两年之久的工伤纠纷。2008年3月,我市刘浩镇徐某在杨某的介绍下,到杨某公司承包的工地维修搅拌机时,不慎左手受伤致残,后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定,由该公司赔偿65万元。但该公司已于2005年10月进行改制,无可执行资产,无法履行赔偿责任,法院又对该裁定进行了终结执行。市调处中心在调处此工伤纠纷时,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出发,鉴于杨某与徐某之间的事实雇佣关系,两年来多次对杨某以事论理。最终杨某向徐某支付补助款12万元。 三、倾情感人,温暖工伤家属 去年12月,海门工业园区调处中心在24小时内化解一工亡事故,处理结果令当事人亲属在悲痛之余感到了温暖。某纺织公司一女工在上夜班时打瞌睡,不慎将头发卷入机器中,在送医院途中身亡。事发后,该调处中心迅速赶到第一现场处理。企业主积极配合调处中心处理善后赔偿事宜,按照相关法规条例,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35万元。当该企业负责人得知该女工的丈夫患有眼疾、其女儿仍在上学的情况时,又主动提出再补助1万元,真正体现了“事故无情人有情”。当时,死者亲属就对此工亡事故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对企业主富有人情味的行为表示感谢。 |